登錄
註冊
捐助
文化長廊
【以史為鑑】聖王明君虛心納諫 聞過則喜
常言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願意誠心聽取他人意見和指責,並虛心改正者,唯有德之人能做到。您可知中國史上能廣開言路、虛心納諫的天子是誰嗎?一起來看他「誠心求諫,聞過則喜」的小故事。
獨酌花間酒 沉醉李白詩境中 (8) 《獨坐敬亭山》道盡詩仙修行人生
李白號青蓮居士,一生好道,其詩充滿修道人的率真、超逸和寧靜。在安陸酒隱十年間,親友對他不求仕進有所議論,於是李白寫下《山中問答》以回應。道家是講清修的,當不執著於仕途時,詩品便洋溢著道性和仙氣。
夢的啟示:李白「妙筆生花」 江淹「江郎才盡」
很多傑出的「天才」說,他的能力不是靠努力得來的,而是一種靈感或來自夢中的啟發。他們為何如此幸運,能得天獨厚被賦予這些能力?看看詩仙李白和詩人江淹的故事, 或許能得到一點啟示。
獨酌花間酒 沉醉李白詩境中 (7) 《將進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劍和酒都是古代道家修煉中常見的。除了愛劍之外,李白的好酒也是出名的。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聽文章】古代國君如何逢凶化吉
近年來全世界天災人禍不斷,古人相信天災是對執政者的一個警訊,因此都以敬畏審慎的態度面對天災地禍,一旦出現異常的天象,就會更加要求自己重德行善。敬天畏神的帝王留下盛世,不重德行的帝王斷送王朝,做人做事真得要為善積德才是正道。
【以史為鑑】拓拔燾的悔恨與柴榮的毒瘡
翻開悠長的中國歷史,五千年來幾經改朝換代,中土神州這個舞台上,多少千古風流人物粉墨登場,為我們演繹了無數精彩絕倫的人生故事。您是否也曾好奇:為何有的朝代國祚綿延,國泰民安;有的時代則戰火頻仍,民不聊生?
【正史嘉言】安貧樂道:尋道學道人生至樂
歷史上許多有德之士如:顏回、原憲、陶淵明等人都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羅倫為了守節甚至放棄趕考。為甚麼他們認為這樣做,比追名逐利來得有意義?如果從傳統文化中去找答案,不難發現無論哪一家的學說,都把「得道」視為人生最高目標,把尋道、學道視為最大的快樂。
獨酌花間酒 沉醉李白詩境中 (6) 暢遊天外仙境
李白的詩歌是充滿道性和仙境景觀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是其中一篇絕世名作。《夢遊天姥吟留別》又名《別東魯諸公》,七言古詩。45歲的李白在這首詩中唱出了「古來萬事東流水」,體現出他對人生、宇宙的豁達認識。
【正史嘉言】順從天理:天網恢恢 疏而不失
唐太宗面對蝗災,當感到束手無策時,為甚麼要生吃蝗蟲?我們常聽說: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有哪些事情可以證實這些話所言不虛?一起來看看這些故事,看完之後或許你也會覺得:從此以後真的要多做好事、不做壞事。
獨酌花間酒 沉醉李白詩境中 (5) 直掛雲帆濟滄海
公元七四二年(天寶元年),42歲時的李白,得唐玄宗召入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供奉翰林。不到三年,即被玄宗「賜金放還」。中年李白寫下了《行路難》三首 。其中的名句傳頌千古,激勵了無數世人逆境中重燃生命希望。
← 上一頁
頁 20 / 36
下一頁 →
最新發佈
明慧故事廣播:「三不」老師 教學傳奇
舊金山霧節遊行 國會議員讚賞法輪功
【聽文章】給他錢財不如教育賢能 古人教子有方故事三則
【聽文章】愛說故事的賣醬老人
曾經的暴走族找到人生之光
熱搜文章
最新
長熱
Instagram 畫廊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