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來稿(明慧之窗記者夏之雨編輯)
歐洲文明的理性化過程,可以說是把神傳文化理性化成了虛無,是去宗教化、去正統化的過程。這就是歐洲文明理性化過程的本質。沒有了宗教,理性成了不可替代的權威。理性隨意指點江山,唯獨衡量不了天理天良。
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所以佛教中才有此岸和彼岸的區別。我們在此岸,但是我們的心卻可以嚮往彼岸,彼岸很可能是信神的人內心生活的一個真實的部分。
(接前文)
三、現代哲學是知識和文化的虛構
深入了解西方的現代哲學的兩個分支,分析哲學和現象學,就必須了解這兩個哲學的方法論基礎。從表面看現代哲學五花八門,但是從方法論上來看,根本上就是這兩類:分析哲學和內在意識的現象學。全世界幾乎所有內行的哲學家基本都屬於這兩大體系。
1. 現代西方哲學分支之一:分析哲學
語言分析哲學的對象是語言。大體上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來源於弗萊格、羅素和前期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分析哲學,另一個是來源於摩爾和後期維特根斯坦哲學發明的日常語言分析哲學。
分析哲學之所以叫做分析哲學,是因為它絕對不會超出語言的界限,絕對不會觸及真正的神,不會去認識神的啟示,而是研究關於神的「語詞」和這些語詞對文化的作用。
也就是說,現代分析哲學的方法論基礎是在實在論上不承認神的,嚴格排斥神的。當然它也排除了實在論上的唯物論。簡單說,「物質」和「神」都是語言現象,是「語詞」。
物質現象基本都是「科學語詞」的範圍;而「神」是「宗教語詞」的範圍,前者是「描述語言系統」的事情,後者是「生活語言系統」的一個分支。分析哲學的方法絕對不可能超越語言現象一步。那麼,人類的一切事物都作為語言現象來研究,不超出語言現象的範圍,那怎麼研究呢?
分析哲學,其根本方法就是對語言現象做實證研究。比如說甚麼是實在?語言研究就要研究語言系統。如果你問創世紀和宇宙演化學說有甚麼關係,分析哲學會告訴你,創世紀是一套說明宇宙來源的宗教敘事,宇宙演化是一套說明宇宙來源的科學敘事。這兩種敘事方法遵循的規則不一樣。
科學的語言架構如何,宗教的敘事結構如何,這都是人類的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喜好或習慣等因素構成的。換句話說,人類是在應用語言編故事,只不過有的故事適合人的喜好所以能夠獲得長久的流傳。科學和宗教都是這種敘事方法的流傳。
他們從實證的分析出發研究這些語言為甚麼有可能佔據人類的統治地位。說白了,科學和宗教都是語言的構造,是人類反覆運用,反覆豐富才形成的。沒有語言就沒有人的知識,也沒有人的文化。
於是對於信仰宗教的人來說,上帝自然是實在的,是真實的。對於信仰科學的人來說,自然界是真實的,物理規律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本質上都是人類應用語言進行的語言活動的產物,但是因為人反覆運用離不開了,那就成了實在,甚至是唯一的實在。
這種哲學的變戲法,把一切問題變成了語言問題!這種學說的要害在於取消了人類信仰的真正基礎,割斷了人與神的真實聯繫。
2. 現代西方哲學分支之二:現象學
第二種是人類意識的現象學。這個方法論學派的發明者是德國哲學家胡塞爾。胡塞爾通過對人的內在意識的觀察與分析,用來揭示知識和文化的內涵,其基礎也是立足於普通人的內在意識的構成和狀態。
現象學最著名的方法叫做加括號。對物質和神這樣的實在,哲學是不能分析的。「實在」需要加括號,也就是不去觸及真正的實在。現象學和傳統的研究有一個區別叫做「描述的」。根據這個區分,以前哲學家的研究叫做「規範的」。規範的研究對於實在和價值有自然的態度是尊重和肯定的。
自然的態度中把思想中的事物當做是實在的。其實實在的東西和不實在的東西都是現象學不能研究的,現象學只能研究人類意識活動的現象。現象本質上是意識的東西。「實在」是在意識中被「當做實在」,這就是加括號的意思。有些東西不會被當做實在思考。
後來的現象學發展還經常和人的行為聯繫在一起。但是方法不會超越意識的界限。
3. 兩個分支的共同特點:將探索物質和神當作假問題
分析哲學不超越語言,現象學不超越意識和有意識的行為,這是現代哲學的方法論基礎。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把直接探索物質和神的問題當做是假問題。哲學作為基礎的研究,或者是作為語言現象,或者是作為意識現象研究。
我們知道宗教經驗和科學經驗是非常不同的兩種經驗。宗教和科學的真正區別既是事實問題,同時也是價值問題。宗教問題的核心是天啟真理!如果我們不相信神,那麼人和神的聯繫就被割斷了。割斷了是不是就與神沒有關係了呢?
西方哲學對神的態度中,比如聖奧古斯丁的《懺悔錄》,其中最重要的線索是,意識和語言無疑是內心生成的,但是人與神的相互作用是真實的。
我們舉個例子,相信耶穌的人,在懺悔和祈禱的時候,有些人會感受到耶穌在聽,而沒有信仰的人就不會有這樣的經驗。甚麼意思呢?《聖經》關於耶穌的故事,耶穌的話語,真的是作為耶穌的話語起作用,白紙黑字中真的有耶穌的話語顯現出來。

相比之下,現代哲學無法研究這種現象,原因在於在意識和語言假定了是可以描述的,或者是可以實證的,本質上我們就排除了神。因為宗教現象、道德現象的存在,是因為有信仰的人他的神性起作用了,他的神性部分和神可以相互作用。
神性如果只能顯現在真正信仰人的行為中,它永遠不可能被不信神的人所證實。如果哲學家不信神,那麼哲學永遠無法證實,甚至永遠無法真正接觸有信仰的人的意識或語言。
是不是有信仰的人的意識和語言在事實世界或價值世界是一種善良的虛構呢?對現象學來說是這樣,對分析哲學來說也是這樣,可是神的世界依賴神的存在這是毫無疑問的。沒有神就沒有神的世界,沒有神的官能就沒法理解神的存在與價值。
現代哲學本質上是不信神的,甚至是反神的。所以現代哲學對信仰來說,先天就是不公平的,因為它無法走進真正信仰神的人的意識,也就無法進入表達這種意識的語言。
4. 現代哲學排除神和宗教的價值
對於現代哲學我們可以有這樣的結論:從笛卡爾哲學開始,到康德哲學的發展,揭示了一個事實,人與神之間的聯繫在實在論上是沒有根據的。
而分析哲學和現象學傳統告訴我們,人與神的關係在意識和語言中也是沒有根據的,因為信仰問題無論從意識來看,或者從語言來看,並沒有甚麼特殊價值,在事實上信神和不信神無法從內在意識和語言上,證實信仰有多重要。
現代哲學進一步從認識論上排除了神和宗教的價值。意識也好,語言也好,都不證明宗教有甚麼優越性。
啟蒙運動從笛卡爾哲學開始,笛卡爾的哲學反思是有其先天的宗教條件的。
第一,那個時代的人,不信神的人很少,信神是天經地義的。第二,笛卡爾哲學能夠成立的原因在於,笛卡爾相信,人能認識真理,能區分善惡,能嚴守人的道德,這種良知良能是因為上帝給予我們每個人的良知所起的真實作用,如果沒有這份良知,哲學甚麼也研究不了。
這確實是人類能夠認識真理,能夠區分善惡,能夠嚴守人的道德的最後的和最真實的原因。相反,不能認識真理,不能區分善惡,不能嚴守人的道德,其實這個生命的品質是良知無存的。
在西方宗教中,我們都知道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他們從伊甸園墮落為人,是因為他們墮落為人的時候,伊甸園就不再是他們生活的真實世界了。但是他們的內心為甚麼存在返回伊甸園的強烈願望?是因為他們曾經是伊甸園的生命。
如果沒有了對伊甸園的那種強烈的回歸的渴望,也就無法理解伊甸園的真實存在。上帝是更高的、神的存在,上帝創造的世界並不是用人的思維可以接近和接觸到的。要信仰上帝首先要信,然後就有可能見到。沒有信就沒有見,這是宗教中反覆證明的經驗。
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所以佛教中才有此岸和彼岸的區別。我們在此岸,但是我們的心卻可以嚮往彼岸,彼岸很可能是信神的人內心生活的一個真實的部分。
5. 進化論將人和動物劃等號 現代哲學加強排神因素
現代的人類,多數都接受了進化論的觀念,認為人是動物進化來的,這就非常可怕,因為動物的靈魂沒有人的良知做基礎。可以說,進化論這種文化虛構代替了良知對世界和人生的理解的時候,哲學並不能為人類做甚麼。如果說哲學有作用,只是強化了現代文明中排神的因素而已。
進化論可不僅僅是文化虛構,它是真實的構成了人類的現實生活的原則。
科學和進化論並不簡單是人類的知識現象,它是撒旦灌輸給人類的故事。那麼推動這個故事信以為真的因素是甚麼?是不是背後有撒旦的目的呢?是不是隨著我們相信了進化論,一種良知無存的魔鬼統治了我們的意識和語言呢?

這樣的問題任何哲學都很難回答,康德哲學是在實在論上否定了信仰問題的意義和價值,保留了認識論上承認信仰的空間。經過現代分析哲學和現象學的發展,在認識論上進一步否定了信仰問題的意義和價值。
在信仰的時代,信仰是唯一最具精神價值和實在性的領域。而在信仰無存的時代,科學成了唯一具有物質價值和實在性的領域。甚至人按照高級動物的邏輯生活都成了一種可以流行的生活方式。但是哲學可以迴避問題,迴避的方法是用一種所謂純粹客觀的、合乎理性的方法論,斥之為虛構了事。
四、「理論理性」在人性的墮落中無所作為
1. 理論理性有極強的排他性
在沒有神的輔導和神的信仰指引的文化中,理性自詡的目標,有極強的排它性。最先排斥的就是宗教,就是神存在的信仰。宗教世俗化過程中,實證科學與現代技術的發展配合了整個歐洲的理性化過程,這個理性化實現的就是純粹理性發展的結果。
其中的知識分子,面對的再也不是人類終極的問題,而是為世俗生活服務的工具。歐洲文明的理性化過程,可以很恰當地說是把神傳文化理性化成了虛無,是去宗教化、去正統化的過程。這就是歐洲文明理性化過程的本質。
沒有了宗教,理性成了不可替代的權威。因為人類不可能沒有理性、沒有秩序的生活。人類生活的理性與秩序依靠的就是這種「理論理性」的反思與批判,也就成了人類生活最高的指導。理性成了不是神的神聖,不是天的天理,被人類推崇備至。
理性儼然一種最榮耀的法官,一個最了不起的權威,對一切的一切品頭論足,隨意指點江山,唯獨衡量不了天理天良——語言分析哲學把天理天良當做了一種神秘敘事的事情,現象學把天理天良加了括號不去碰觸。
因為這種理性越來越脫離神,脫離正統的宗教,越來越滿足人類經驗的需要,造成的結果就是生活的墮落和規則的異化。
以這種理性為標準,宗教和道德越來越讓人覺得愚昧,甚至宗教場所都不再堅持宗教自身對世俗生活的立場,向世俗妥協,向變異文化讓步。因為讓步可以換來教會和教堂利益的增長,換來教會勢力和影響力的擴大。

2. 人性的啟蒙和人本的立場:墮落的權利
人生活的墮落符合了所謂人性的啟蒙和人本的立場。為了維護人墮落生活的所謂「權利」,宗教的戒律完全無效了,人為的規則(包括法律)甚至去保護戒律廢弛的人生,保護墮落的生活方式,甚至魔性大行其道也都在規則的保護下。法律不僅僅保護了墮落的生活,甚至反過來懲罰維護社會健康生活的力量。
這都是西方文明理性化帶來的結果。可是這種結果是在三百多年來文化變異的過程中一點一點地累積下來的。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變得面目皆非了也不為人知道。
我們大致上描述一下現代文明發展的脈絡:
(1)從笛卡爾的《形而上學沉思》到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間隔時間差不多200年。
(2)從《共產黨宣言》發表到毛澤東進入北京的時間,間隔大約100年。
(3)從中共建政到江澤民迫害法輪大法之間的時間,間隔是50年。
前邊的兩百年是理論理性發展的實踐,到《共產黨宣言》發表,馬克思鋒芒一轉,說以前的理性是在理解世界,他要求的是改造世界。從此,理解世界的半壁江山配合了馬克思改造世界完整訴求,幫助馬克思否定了神,否定了宗教。
古典的哲學從實在論上否定了神與宗教,而現代的哲學無論是從語言上還是從意識現象上,同時從認識論上更加深入地否定了神與宗教。理論理性在古典時期為馬克思借用理論理性的力量宣揚階級鬥爭和社會革命鋪墊了基礎,而現代西方哲學在否定神和宗教方面為馬克思主義干預現實提供了策應。
形形色色的馬克思主義學說,在人類現實生活中越來越猖獗,但是「純粹理性」卻在背後分析語言和意識現象,不疼不癢地理解沒有神的生存現實。這就是西方知識分子的歷史命運,就是「理論理性」的歷史命運!

(全文結束)
【關聯文章】
反思「理論理性」的歷史命運
【延伸閲讀】
人文學科的真正危機
教育孩子 應走回傳統信神之路
無神論者遇鬼記
中國知識份子的脊樑是怎麼斷的?
誰給馬克思故鄉安排了經典法學案例?
【聽文章】為傳統漢字殞命的悲壯文人 —— 陳夢家
【窗前馨語】無私善良才是永恆的存在
認清人類的共同敵人 選擇善良
【延伸閲讀・專輯】
第一次巴黎公社與新古典主義美術
解讀文藝復興之後兩百年間的美術
▌《九評共產黨》在線閲讀收聽
▌「天安門自焚」真相
▌ 三退保平安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5/9/2/反思「理論理性」的歷史命運(下)-499351.html
(本文主圖説明:蘇格拉底雕像,公有領域)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善良與光明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